您当前的位置:必康网>前列腺疾病>怎样使新生儿隐睾下降

怎样使新生儿隐睾下降

更新时间:2017-10-30 11:44:08 阅读0

什么是“小儿隐睾”?

  隐睾症又称“睾丸未降”。它可是一侧或双侧的睾丸没有正常下降到阴囊内。严格地说,这也是一种畸形。单侧隐睾的发生多是由于睾丸在下降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走上了岔道,停留在腹腔内或是腹股沟管内,也有的是停留在阴囊的上方。双侧隐睾则多是由于体内的绒毛膜促性激素分泌不足,而影响了睾丸正常下降的生理过程所致。有的孩子虽然睾丸已降入到阴囊内,但在平卧时,原来摸到过的睾丸不能再摸到,此种情况并非真正的隐睾症,而称为“游离隐睾”。

  隐睾症病儿的阴囊发育较小,阴囊内不能触到睾丸,因此诊断并不困难。但隐睾症确是一种可怕的病症。这是因为未降入到阴囊内的睾丸处于相对的高温腹腔内,从而使睾丸不能正常地发育,如果年龄已超过10岁的孩子,睾丸仍停留在腹腔内,则其睾丸多已丧失了产生精子的能力。因此,若是双侧隐睾的患儿将造成终身不育症。如睾丸停留在腹股沟管内或是阴囊的上方,则除了局部温度较高不适宜睾丸的生长外,还容易受到外来的冲击而发生意外。

隐睾手术什么时候做最好

  隐睾的发病率是0.7~0.8。发病率与胎儿的发育有直接的关系,睾丸缺如是指一侧或两侧无睾丸,约占隐睾病人的3~5。在新生儿中大约有4~10的男婴出生时睾丸未完全降至阴囊内,生后仍在继续下降,至1岁时隐睾发生率仅为1~2,在成人约为0.4。单侧隐睾较双侧多,约为 5∶1。

  1、睾丸固定术

  适用于2~5周岁,激素治疗无效者和单侧隐睾。单侧隐睾多是由于精索、血管、输精管短或粘连等机械性因素所造成的,故必须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松解睾丸及精索周围组织,将睾丸牵拉入阴囊内,加以固定。

  2、睾丸切除术

  高位隐睾已呈萎缩状态,或成人隐睾,应尽早做隐睾切除,以防发生癌变。

  以上就是隐睾症对我们身体的危害以及医生为我们介绍治疗隐睾症的两种方法,分别是睾丸固定术和睾丸切除术,俗话说:指标才治本。多以男性同胞们要注意,如果知道自己患有隐睾症,要及时前往医院配合医生治疗,尽早的恢复健康。

手术注意事项

  1.呼吸道准备

  术前需了解是否有呼吸道感染、咳嗽、流涕,若有此现象须治愈后才能手术,不然选用基础麻醉(如***)时易发生喉痉挛窒息或全麻时呼吸道不畅通而缺氧。

  2.手术区护理

  小儿皮肤稚嫩,皮肤不洁是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术前一天,患儿需洗澡,清除皮肤污垢。如因疾病不能洗澡,也要用肥皂水清洗手术区域的皮肤,且手术后仍然要注意保持清洁。同时要注意有无湿疹、溃疡和感染情况,常规心电图和胸透以了解心肺情况。

  3.手术间准备

  我院除对手术间常规用40%甲醛和高锰酸钾1 g/m3熏蒸消毒外,术前1天用二氧化氯消毒液擦拭墙壁、地面、手术床、无影灯和橱窗,术日晨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消毒2 h。

  4.术中配合

  与巡回护士的配合:①检查电刀铅板及电凝器是否完好,调节器大小是否灵活;②检查吸引器是否正常,以防止导管和瓶塞漏气和吸力不足;③体位摆好后,即应调整好无影灯,使手术视野清晰、明亮;④保证输液管道的通畅无阻,充分固定以防止滑脱并经常观察点滴的速度;⑤观察手术进度,主动配合手术;⑥创造良好手术环境,保持手术室清洁、整齐、安静。

病因

  内分泌因素(20%):

  有学者通过内分泌功能测定,认为隐睾可能是青春期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衡,黄体生成素(LH)-间质细胞(leydies cell)轴分泌不足,导致血浆睾酮降低,因为睾丸下降与睾酮水平密切相关,也有学者测定隐睾患者睾酮水平正常,提出主要是5α-还原酶缺乏,使双氢睾酮产生障碍,或是靶器官雄激素受体不足或受体基因突变等因素,妨碍睾酮与靶细胞受体蛋白结合。某些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紊乱疾病如Kallmann综合征(LH-RH不足),无脑畸形垂体发育不全等多伴有隐睾症,也表明垂体促性腺激素及雄激素之间与睾丸下降有一定关系,近来有人在隐睾患者血中发现抗促性腺激素细胞抗体,提出隐睾可能是患者垂体自身免疫性疾病。

  解剖因素(25%):

  主要有:①睾丸引带缺如:睾丸下降过程中,睾丸引带有牵拉作用,引带末端主要分支附着于阴囊底,睾丸随行引带的牵引而降入阴囊。②鞘状突未闭。③腹股沟部发育异常:内环过小或阴囊入口有机械性梗阻。④精索血管或输精管过短。

  睾丸本身发育缺陷(15%):

  有些病例存在睾丸本身的缺陷,如睾丸在宫内扭转后萎缩,仅存有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残端,睾丸与附睾分离,附睾缺如等先天性缺陷影响睾丸下降。

  发病原因

  由于胎儿期睾丸正常下降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隐睾的病因学也有多种说法。

  发病机制

  隐睾常有不同程度的睾丸发育不全,体积较健侧明显缩小,质地松软,大部分病人伴有附睾,输精管发育异常,发生率约为19%~90%,约1%~3%的隐睾患者手术探查时睾丸已经缺如,仅见睾丸,附睾残迹和(或)精索血管,输精管残端。

  隐睾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生殖细胞发育障碍,间质细胞数量减少,其改变随年龄增大而更加明显,成人隐睾曲细精管退行性变显著,几乎看不到正常精子,这些改变也和隐睾的位置有关,位置越低,越接近阴囊部位,病理损害就越轻微,反之病理损害越严重。

  隐睾的病理组织学标志:

  ①患儿1岁后仍持续出现生殖母细胞;

  ②Ad型精原细胞数减少,正常睾丸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是:生殖母细胞→Ad型精原细胞→Ap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原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正常男孩出生后60~90天血液中LH和FSH有一潮涌样分泌,刺激间质细胞增生,并分泌大量睾酮,形成睾酮峰波促使生殖母细胞发育成Ad型精原细胞,这一过程大约在出生后3~4个月时完成,由于隐睾患者生后60~90天的LH和FSH潮涌受挫,间质细胞数目减少,睾酮分泌量下降,不能形成睾酮峰波,从而使生殖母细胞转变成Ad型精原细胞发生障碍。

  按睾丸所处位置,临床上将隐睾分为:

  ①高位隐睾:指睾丸位于腹腔内或靠近腹股沟内环处,约占隐睾的14%~15%。

  ②低位隐睾:指睾丸位于腹股沟管或外环处。

  也有将隐睾分为4类:

  ①腹腔内睾丸:睾丸位于内环上方。

  ②腹股沟管内睾丸:睾丸位于内环和外环之间。

  ③异位睾丸:睾丸偏离从腹腔至阴囊的正常下降路径。

  ④回缩睾丸:睾丸可推挤或拉入阴囊内,松开后又缩上至腹股沟处。

并发症

  1.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隐睾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生殖细胞发育障碍,因此可导致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

  Lipshultz(1976)报道一组在青春期前治疗的单侧隐睾病人,成年后约62%有生育能力,没有手术治疗者仅有40%~46%有生育能力,即使在青春期前治疗,其精液密度(2.68×104/ml)低,表明隐睾可以影响健侧睾丸的生育能力,Hecker对125例单侧隐睾病人做两侧睾丸活组织检查,健侧睾丸仅40%有正常成熟精子,并提出有可能存在自身抗体,但尚未被证实,单侧隐睾生育能力与手术年龄呈反比关系,即手术时年龄越大,术后生育能力越低,在1~2岁间手术者成年后生育率为87.5%,在3~4岁手术者为57%,如延迟到13岁以后则仅14%,此外,单侧隐睾生育能力还受健侧睾丸与附睾的发育与成熟程度的影响,如附睾与睾丸附着变异,将阻碍成熟的精子向外输送而引起不育。

  双侧隐睾患者生育能力显著下降,如睾丸位置较高,由于病理损害严重,生殖细胞发育严重障碍可致不育,但若隐睾位置较低,经适当治疗后,可望残留部分生育能力。

  2.先天性腹股沟斜疝:隐睾者约65%伴有先天性腹股沟斜疝,这是腹膜腔与睾丸鞘膜腔之间的鞘突管未闭合,肠襻降入阴囊内的鞘突腔内所致,几乎所有隐睾腹膜腔与鞘突间的鞘突管未闭合,当鞘状管口狭小时则不形成疝,有些患儿在生后几个月即发生较大疝,可压迫精索血管,使隐睾进一步萎缩,有些则发生斜疝嵌顿和绞窄,这些均须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则待患儿稍大后与隐睾一并手术处理。

  3.隐睾扭转:Wallenstein统计150例睾丸扭转病人中,有90例(60%)为隐睾患者,未降睾丸发生扭转的机会是阴囊内睾丸的21~53倍,其发病原因和机制不明,可能与睾丸引带或提睾肌附着异常有关。

  4.隐睾损伤:由于隐睾常位于腹股沟管内或耻骨结节附近,位置比较表浅,固定,容易受外界暴力创伤,随着年龄增长,隐睾患者活动范围增大,创伤机会也随之增多,伤后睾丸易发生纤维变性,加速其萎缩。

  5.隐睾恶变:隐睾患者发生睾丸肿瘤的机会,比正常睾丸大20~40倍,高位隐睾,特别是腹内型隐睾,其恶变发生率比低位隐睾约高4~6倍,腹内型隐睾其睾丸肿瘤发生率为22.7%,Campbell的统计其恶变率高达48.5%,而腹股沟或外环处隐睾仅为6.8%,据临床观察,10岁以后手术者不能防止肿瘤发生,10岁以前手术可明显减少肿瘤的发生,3岁前手术则能避免肿瘤的发生,一般认为睾丸固定手术并不能预防恶性变的发生,即使早期手术,也不会逆转这种恶变倾向,但下降至阴囊的睾丸发生恶变后容易被早期发现。

  隐睾恶变的发病年龄多在30岁之后,其发病原因除睾丸自身因素外,还与局部温度,血运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等有关,Sohval观察隐睾中的未分化曲细精管和阴囊内睾丸发生精原细胞瘤的变化相似,认为隐睾中先天性缺陷是使其更易发生恶变的原因,Batata等统计137例隐睾伴发恶变的资料,93例已行睾丸固定术,44例未手术,手术组年龄12岁,发生肿瘤平均年龄32岁,间隔平均时间20年,未手术组发病平均年龄也是32岁,认为隐睾纠正后应至少严密观察20年。

症状

  没有并发症的隐睾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扁平,单侧者左,右侧阴囊不对称,双侧隐睾阴囊空虚,瘪陷,若并发腹股沟斜疝时,活动后患侧出现包块,伴胀痛不适,严重时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发热,若隐睾发生扭转,如隐睾位于腹股沟管或外环处,则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性肿块,患侧阴囊内无正常睾丸,胃肠道症状较轻,如隐睾位于腹内,扭转后疼痛部位在下腹部靠近内环处,右侧腹内型隐睾扭转与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颇为相似,主要区别是腹内隐睾扭转压痛点偏低,靠近内环处,此外,患侧阴囊内无睾丸时应高度怀疑腹内睾丸扭转。

  查体时,应首先在病人立位检查睾丸,如果触诊不满意,还应再取仰卧位检查,应该避免室内过冷,并避免引起提睾反射的刺激,因为这些因素可能诱发提睾反射和睾丸的回缩,有些时候体检前洗个温水浴更有利于检查,大约20%隐睾在体检时不能被扪及,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隐睾都位于腹腔内,不能扪及的隐睾在手术中,约80%可在腹股沟管内或内环附近被发现,在剩余的20%中,单侧睾丸缺如约占3%~5%,双侧睾丸缺如约占0.6%,手术探查时,约65%睾丸缺如者可在腹股沟内环处找到精索和输精管残端,这样需要进行腹内探查寻找睾丸的病例仅占全部隐睾的2%~3%。

检查

  双侧不能扪及的隐睾患者,术前应行性激素试验,试验前先测定血清睾酮,黄体生成激素(LH)和卵泡激素FSH值,然后肌内注射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1500U,隔天1次,共3次后复查睾酮,LH和FSH值,若睾酮值升高或对HCG无反应,但LH和FSH不增高,则说明至少存在一个睾丸,应进行手术探查,若试验前LH和FSH已增高,注射HCG后睾酮值不升高,则可诊断为双侧睾丸缺如,毋需手术探查。

  对于不能扪及的隐睾,术前可通过一些特殊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睾丸及隐睾所处的位置,如疝囊造影,睾丸动脉,静脉造影,这些检查操作复杂,成功率较低,且有一些副损伤和并发症,检查结果也不容易明确,现已很少应用,无损伤性检查,如B超除对腹股沟管内隐睾可准确定位外,对腹内隐睾的诊断无任何价值,CT,MRI检查价格昂贵,特异性差,也只能作为参考,近年腹腔镜用于不能触及的隐睾的术前检查,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具体方法见后),另外一种较理想的睾丸定位方法是用核素标志的HCG放射性核素扫描,应用核素标志的HCG,使睾丸的LH/HCG受体上聚集足够数量的HCG,从而在γ照相扫描中显示睾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