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必康网>鞘膜积液>什么是鞘膜积液

什么是鞘膜积液

更新时间:2009-11-30 22:41:47 阅读0

鞘膜积液是男性常见的疾病。鞘膜积液在临床上与腹股沟斜疝很相似,肿块位于腹股沟,多见于阴囊,但内容物不是肠子而是液体,称为鞘膜积液,俗称“水蛋”。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疾病之一。

正常睾丸鞘膜囊内有少量浆液存在,性质与腹腔内浆液相似,有滑润作用,能使睾丸在其中自由滑动。在正常情况下鞘膜囊壁有分泌和吸收浆液的功能,并使其容量保持稳定。若鞘膜本身及周围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使鞘膜的分泌、吸收功能失衡时,则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

胎儿在胎龄第8-9个月时睾丸从腹腔降入阴囊,当睾丸降入阴囊后,从腹腔到阴囊的通路会关闭。如果不关闭,医学上又称为腹膜鞘状闭索不全。其结果是造成腹腔液体在腹压增高时流向阴囊,形成先天性交通性鞘膜积液。如果在精索部位,在腹腔与睾丸两端关闭则形成先天性精索鞘膜水囊肿。睾丸鞘膜积液还可由于睾丸、附睾的感染,外伤、肿瘤和血丝虫感染等疾病引起。

鞘膜积液一般的正常睾丸鞘膜囊内有少量液体(2~3ml),供滑润、保护睾丸用,如果液体过多即为睾丸鞘膜积液。临床上鞘膜积液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与易混的疾病相鉴别。临床诊断时容易与鞘膜积液相混淆的疾病主要有腹股沟斜疝、鞘膜积血、睾丸肿瘤、鞘膜乳糜肿这几种。病症有相似之处,但诊断时必须与这些疾病作出鉴别,确保能够对症治疗。

发病率

发病率无精确统计。Compbell(1927年)报道占泌尿外科住院率的3.6%,男性住院率的0.24%;国内报道占全部住院病人的1%,泌尿门诊就诊率的7%;在热带地区,由于寄生虫病较多,其发病率明显增高,约占男性住院病人的7.5%~10%。由于鞘膜积液症状隐匿,只有在体积大、症状重或继发感染时方始就医,故其实际发病率远较统计数字为高。鞘膜积液两侧均可发生,虽统计数字左侧多于右侧,但无统计学意义。双侧睾丸鞘膜积液约占睾丸鞘膜积液的4%~8%。精索鞘膜积液很少有双侧性。新生儿鞘膜积液发生率较高,约占1.75%,而且多为双侧性,但大部分于出生后数月至两年内可自行吸收消退。

分类

鞘膜积液的分类有多种,主要按以下划分:

1.按鞘膜积液的解剖部位分类

(1)睾丸鞘膜积液:为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腹膜鞘状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应闭合,如果腹膜鞘状突在出生以后未闭或睾丸部鞘膜囊内液体超过正常量,即可形成各种类型的鞘膜积液。围绕睾丸的鞘膜囊内液体增多,形成圆形或梨形囊肿。睾丸和附睾被积液所包绕,多不易扪及。若睾丸下降不全或异位发生积液者,则表现睾丸所在位置的囊性肿物,如腹股沟区,耻骨旁区等。

(2)精索鞘膜积液:腹膜鞘状突在睾丸上方和腹股沟内环处闭合,精索部鞘膜未闭合积液而形成。不与腹腔及睾丸鞘膜囊相通。可发生于精索部或腹股沟管内,呈圆形、椭圆形。

(3)睾丸精索鞘膜积液:腹膜鞘状突闭合位于内环处或内环至精索部。呈梨形囊肿,梨柄朝向腹股沟区,可延伸至内环。不与腹腔相通,不能压缩,囊肿大小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化。液体多、张力大时睾丸、附睾和精索不易扪及。

(4)交通性鞘膜积液:腹膜鞘状突完全未闭合,鞘膜囊与腹腔相通。囊内积液可经精索部鞘膜腔自由出入,故可压缩,其大小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实际上与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相同,唯鞘膜管腔较疝颈腔窄小,仅容液体流经,肠管和网膜等不能降入鞘膜囊内。

2.按病程和起病情况分类

(1)急性鞘膜积液:有明显的病因,如阴囊外伤或阴囊内炎症,致使鞘膜囊迅速积液而增大,局部症状加重,可伴有全身症状。睾丸肿瘤在发展过程中,亦可突然发生鞘膜积液。急性积聚的液体量不多,一般只30―40ml,在急性病变痊愈后多能自行吸收,但也有一部分不能吸收者则转为慢性。

(2)慢性鞘膜积液:多无明显诱因,有时可见于阴囊慢性损伤局部手术以后,此亦可并发于阴囊内某些疾病,如肿瘤、结核、梅毒等,其鞘膜囊在不知不觉中增大,而无明显症状。积液量很不一致,多者可超过1000ml。

诊断鞘膜积液并不困难,交通性鞘膜积液在平卧时可缩小,故常于清晨时缩小,而下午由于站立行走,使腹腔内液灌注到鞘膜腔,引起积液增多。由于睾丸被整个鞘膜腔包裹而造成睾丸扪膜不佳,让病人取半卧位挤压而缩小。另外,对鞘膜积液可用手电筒进行透光试验检查,液体能透光,应呈阳性。另外可用B